黄色的底,两边对称各有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
里面是纯白色的釉面,象牙白。
“珐琅瓷。”看到这个碗,我不由的眼睛一亮。
李爱柱面色平静:“先生倒是识货之人。”心里却没当回事,鼎鼎大名的珐琅瓷,要连这个都不认识,也不用做鉴定了。
我仔细看了几眼:“鉴定什么?”
“真伪,年份。”
“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这个碗底可能没有落款。”
李爱柱心中微微惊讶,称赞道:“高明!”我翻开碗底,果然黄色的底,真的没有款。
范凯旋兄妹满脸不可思议。
看都不看,就知道下面没有款,这简直神了。
李爱柱:“是不是真品?”这个时候,他对我的鉴定术,也相信了一分。
“别急,在我鉴定之前,别人给你鉴定的结果,应该是有三种。”李爱柱来了兴趣:“具体说说。”
“第一种,也应该是说的最多的,民国高仿。”
“第二种,乾隆年制。第三种康熙年制。”
“高明!”李爱柱竖起大拇指,面上出现佩服之色。
我说的不错,他找了很多的人鉴定,给出的就是这三种结论。
“无论是乾隆年制,还是雍正年制,都是不打紧,所以,李先生怕这是一件民国高仿,所以才来找我鉴定。”
“对对对!全对!”李爱柱激动。
遇到高人了。
“叶先生,以您的眼界,这件东西是?”
我开门见山道:“雍正年制,是真品的珐琅彩。”李爱柱大喜:“先生,您给讲讲。”
“要说瓷器,肯定是明清时期的瓷器,锻造工艺最高,所以,明清时期的瓷器,是最受人热捧的。但真论起来,明朝瓷器稀少,年代久远,历史价格更高一些。而清瓷器锻造工艺高超,画工美轮美奂,欣赏价值更高。”
“就收藏而言,肯定是前清的瓷器有价值,综合起来以后,价格也是最高的。”
“所以,历朝历代,清瓷器是最好的。”
“而清瓷器中,最值钱的是珐琅彩,珐琅彩中,最值钱的就是乾隆年制和雍正年制的珐琅彩。”
“清瓷器起源顺治,珐琅彩是到乾隆时期才有的,康熙之前是没有珐琅彩的。”
“嘉靖年对官窑投资力度减少,导致珐琅彩的技艺大不如前。”
“这件瓷器无论是做工,画工,还是釉面,皆是上品中的上品。”
“你看这牡丹,颜色层次分明,深处殷红,浅处浅红,再浅处粉红,粉红延伸出来是粉白,最后的花边则使用的是纯白。”
“一朵花就有五种颜色,但仔细一看,又觉得是同一种颜色,这种画工,堪称鬼斧神工。”
“也只有乾雍时期具备如此精妙绝伦的画工,所以,从这朵花就能看出来,不是乾隆,就是雍正。”范凯旋仔细看了看,越看越觉得牡丹花画的精妙。
黄胖子,李爱柱,范小花三人也有同感。
一朵牡丹,能画出这五种颜色已经极为难得。
更难得是,这五种颜色是烧造之后呈现出来的。
画工与煅烧工艺的完美结合,这才是真正的巧夺天工。
“李先生怀疑他是民国的高仿,我这里有一件民国的高仿,你对比一下就知道。”我说着话,把那个民国高仿的酒壶拿到近前。
他指了指酒壶,继续道:“你们看,这酒壶上的花色单一,呆板,而且花里胡哨,给人一种乱点鸳鸯谱的感觉。”范凯旋兄妹看了看,这一对比,发现大不一样。
那个民国的酒壶,给人的映像是浓妆艳抹的风尘女子。
娇艳中透露着一股子俗气。
而这个瓷碗,宛如大家闺秀一般,淡雅,干净。
在对比釉面,瓷碗里面的釉面鲜亮如象牙一样的白,但鲜亮不是柔和,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再看酒壶的釉面,同样是鲜亮,但却鲜亮的有些刺眼,晃得人眼花,不愿意多看的感觉。
这一对比,高下立判。
两兄妹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又开始就看不上那个酒壶了。
“先生的讲解,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李爱柱此时心里已经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追问道:“那您是从什么地方,能看是雍正年制的瓷器呢?”
“很简单。”
“就咱们华夏文化而言,无论任何的艺术,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一定是向内收敛的,无论任何艺术,一开始都是张扬的,随着岁月的沉淀,会变得越加内敛,越加趋于平凡,大概就是返璞归真的意思,记住,这是一切华夏文化的规律,记住这个规律,这东西就好鉴定了。”
“什么意思?”我指了指李爱柱身上的大褂:“就比如说,您这大褂是黑色的,印的是本色的暗花。如果是印上红花,黄花,岂不是更好看。”
李爱柱皱眉:“红花,黄花太扎眼,怎么可能会好看?”
“这您就错了,您觉得扎眼,是因为大褂的历史悠久,配上本色的暗花比较内敛。”
“如果大褂的印花一开始的时候,会印什么样的花?”
“还用问吗,这肯定是越鲜艳,越显眼越好。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印花,印个本色的印花,谁知道这是什么?”
“说的不错!”李爱柱等人纷纷赞同。
“这就是艺术从张扬到内敛的规律。”
我话语一转:“珐琅起源于中法,是洋瓷,十五世纪末起源于中西部的里居住镇,慢慢发展为法时代特色的珐琅工艺品。”
“十七世纪后期,康熙平顶南岛之后,禁开海运,大量的珐琅工艺品流入我国。”
“这种工艺品,得到许多人的喜爱,最先有广州开始烧造。”
“那是最早的珐琅瓷,但并不能算真正的珐琅瓷,因为那时候的珐琅瓷,保留着西方的艺术特点。”
“一直到十八世纪初,这种瓷器才被宫廷重视。”
“1719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八年,前清烧制了第一批真正的宫廷珐琅瓷。”
“这才是珐琅瓷的真正起源。”
“然,烧制珐琅瓷已经是康熙晚年,再有两年康熙就退位了,所以说,后世的人干脆就说珐琅瓷始于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