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96章 有好有坏

字体:16+-

“你说有办法除杂质?”

朱瞻基问。

那铁匠用不太标准的汉语说:“是的,我们家乡就是用草木灰……”

“草木灰?”

孙志远眼睛一亮,“对啊!草木灰是碱性的,可以和杂质反应……”

朱瞻基见他明白了什么,赶紧问:“这法子行得通?”

“试试就知道了!”

孙志远兴奋地说。

他们立即开始新的试验。

果然,加入草木灰后,杂质的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好!”

朱瞻基大喜,“重重有赏!”

转头对那个西域铁匠说:“你立功了!朕封你为‘西域冶金使’!”

铁匠受宠若惊,连连叩头:“谢陛下,谢陛下……”

随着试验的深入,这种新金属的特性渐渐显露出来。

“陛下,您看!”

孙志远兴奋地展示他们的新发现,“这金属不但坚硬,还有很强的磁性!”

“磁性?”

朱瞻基眼睛一亮,“这么说,可以用来做罗盘?”

“不止是罗盘,”

孙志远说,“用它制造的工具也格外坚韧。我们试着打造了一把刀……”

他让人拿来一把新打造的刀。

朱瞻基接过来一看,寒光闪闪,明显不同于普通铁器。

“试试看!”

有人搬来一块铁砧。

朱瞻基挥刀一劈,铁砧上立即留下一道深深的砍痕。

“好刀!”

朱瞻基爱不释手,“这要是用来打造兵器……”

孙志远会意:“臣已经在试做军用装备了。”

“做得怎么样?”

“有好有坏。”

孙志远实话实说,“好处是确实比普通铁器坚韧,但是……”

“说!”

“但是现在产量太低,成本太高。要大规模装备军队,恐怕一时难以办到。”

朱瞻基沉思片刻:“那就先小规模试用。挑几支精锐部队,让他们试用新装备。”

“这倒是个好办法。”

孙志远点头,“我们也能及时得到使用反馈。”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急匆匆跑来:“陛下!不好了!”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发现有人在暗中打探这里的情况!”

朱瞻基脸色一沉:“查出是谁的人没有?”

“还在查,不过……”

那人压低声音,“好像是倭国的细作。”

“倭国?”

朱瞻基冷笑,“这帮狗东西,鼻子倒是挺灵的!”

立即下令:“加强戒备!任何可疑人物,格杀勿论!”

转头对孙志远说:“这件事必须严格保密。你们这些人,谁要是走漏半点风声……”

“陛下放心!”

孙志远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宁死也不会泄密!”

朱瞻基点点头,又叫来王守仁:“你亲自去查这件事。一定要把他们的情报网挖出来!”

“是!”

这件事虽然让人心烦,但研究工作却没有停止。

很快,他们又有了新发现。

“陛下!”

孙志远兴奋地报告,“我们发现这种金属还能做机械零件!比铜铁都好用!”

“此话怎讲?”

“您看……”

孙志远让人搬来一台新做的水车模型,“用这种金属做的齿轮,不容易磨损,转动也更灵活。”

朱瞻基仔细查看,果然看出明显的优势。

“好!”

他拍案而起,“这东西要是用在军事上……”

“臣已经在琢磨了。”

孙志远说,“如果用来改良火器……”

正说着,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怎么回事?”

朱瞻基皱眉。

很快就有人来报:“是西域来的信使!说是矿上出事了!”

“什么事?”

“说是挖到地下水了,矿坑都被淹了……”

朱瞻基脸色一变:“死伤几何?”

“还好,人都撤出来了。就是矿石开采受影响……”

朱瞻基略一思索:“孙爱卿,你觉得该怎么办?”

孙志远想了想:“臣以为,可以用抽水机。不过得改良一下,普通的抽水机恐怕不够用。”

“那就改!”

朱瞻基断然道,“朕就不信,区区地下水还能难倒我们!”

立即下令组建专门的团队,研究抽水设备。这一忙就是半个月。

终于,新式抽水机研制成功了。

“陛下请看,”

孙志远介绍道,“这台抽水机用了新材料做零件,马力比普通的大三倍!”

朱瞻基仔细查看,只见这抽水机不但结构精巧,而且做工考究。

“好!立刻派人送去西域!”

这台抽水机果然解决了问题。

矿坑重新开始生产,原料供应总算有了保障。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

“陛下,”

孙志远有些为难地说,“现在技术工人不够用了。”

“怎么回事?”

“生产规模扩大了,但会操作这些新设备的人太少。”

朱瞻基沉思片刻:“这样,从书院抽调一批学生来学习。让他们边干边学!”

“这……”

孙志远有些担心,“他们能行吗?”

“怎么不行?”

朱瞻基说,“这些小子聪明着呢!再说了,总得有人接班吧?”

就这样,一批书院学生被调来学习新技术。

朱瞻基特意挑选了一些西域学生,为将来在当地推广做准备。

“记住,”

他对这些学生说,“你们现在学的东西,就是大明的未来!”

年轻人就是干劲足。

没多久,这些学生就掌握了基本技术。

有的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不错!”

朱瞻基很满意,“这才像个样子!”

正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突然又出了一件事。

“陛下!”

锦衣卫急报,“发现有人在偷工艺图纸!”

“抓到人了吗?”

“抓到了,是个学徒。他……”

“带来!”

朱瞻基怒道。

很快,那个学徒就被带到殿前。

“说!是谁指使你的?”

那学徒吓得直哆嗦:“是……是倭国人……”

“倭国人?”

朱瞻基冷笑,“他们给了你多少钱?”

“五……五百两……”

“呸!”

朱瞻基啐了一口,“贱骨头!卖国求荣,该死!”

立即下令:“斩了!”

从这件事之后,保密措施更加严格了。

工艺图纸都分散保管,任何人都只能接触自己负责的部分。

但朱瞻基知道,光靠保密是不够的。

“王爱卿,”

他对王守仁说,“是时候放点消息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