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的风

第23章 相逢

字体:16+-

一行人回到喀什,找了家酒店住下。依布力也怂恿邻居一起,从白沙湖景区来到了喀什,准备带孩子们第二天参观古城。大家在酒店休息了一阵子,快到饭点的时候,就一起去往艾米丽预约的餐馆相聚。柯克纸按照艾米丽发来的订餐信息,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大包厢,坐下来等候。

吴娥说,除了柯克纸,我们大家都没有见过艾米丽,我们是不是派出柯克纸在门外迎候呢?柯克纸知道吴娥是故意的,就微笑着说,我也没有见过艾米丽真人,视频和照片上看的不一定能对得上号。

李队对吴娥说,不对,你们不是说在奥依塔克见过艾米丽吗?你们认识的。依布力笑着说,吴娥只是猜测,她也只是在塔依尔牧场上偶然听到“艾米丽”这个名字,就想入非非、触景生情。

吴娥说,那个艾米丽是不是这个艾米丽,等下就能见分晓。

大家一边喝茶水等候,一边说说笑笑。突然,包厢的门开了,在服务员标准动作指引下,门外走进一位漂亮的姑娘,身后站着一位男士。吴娥目光迎了上去,同时起身前往,像是要走近来客作一番细致的打量。

艾米丽戴着耳环,披着一件米色风衣,满身洋溢着一种文艺气息。她刚走进包厢,又驻足不前,站在门边朝大家扫视。看起来她一时不知道如何跟大家交流,毕竟里头其实没有一个是她见过的人。吴娥赶紧走前去握手,说,你就是艾米丽?我们见过的!

艾米丽朝吴娥仔细看了一眼,说,我们见过?在哪里呢?

吴娥说,在奥依塔克的一个牧场里,你和同伴是不是去了一个牧民家,牧民叫塔依尔,为我们唱过《玛纳斯》的,弹着库姆兹……吴娥一边说一边做着弹奏的动作,想唤起艾米丽的记忆。艾米丽仍然一脸迷惑,说,去牧民家?这段时间我们去过太多牧民家,听过好多玛纳斯奇说唱啊!

依布力说,当时塔依尔唱的是英雄史诗《玛纳斯》序诗: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们怎能不把它传唱;这是先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假若不唱这英雄的赞歌,何以解除我心中的忧烦?只要唱起先辈的英雄故事,优美的词句就会喷涌不断……

艾米丽摇了摇头,抱歉地说,这段柯族史诗我们听了好多次啊!

吴娥有些着急,努力回想一些特殊的细节,若有所思后就说,当时你们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大叔,这牦牛多久要挤一次呀?两个小时要挤一次。一天要挤多少次呢?一天要挤十多次。这牛的奶量可不错呀!可不是,奶牛不下奶,我们的生活怎么办!这时,你还是你同伴去学挤奶,伸手拉住**,但不知道怎么用力,塔依尔笑着说,可不能像弹琴一样抚摸着**……

艾米丽终于缓了过来,说,你看我这记性,我想起了来,大叔的这句话我印象太深了,“可不能像弹琴一样抚摸着**”,那一次几个同伴学挤奶,挤不出来,塔依尔哈哈哈……对了,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记得当时我们并没有互相介绍,围在餐布上吃饭时,塔依尔只说你们是老师。

吴娥说,你离开时我听到你的同伴在叫“艾米丽”。艾米丽疑惑地问,你对我的名字有这么敏感?

吴娥笑着说,可不是,我可是在赣南时就久闻大名,我还知道你的网名,帕米尔的风,是不是?艾米丽疑惑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呢?你怎么既知道真名又知道网名呢?你确定两个名字是同一个人呢?

吴娥笑着说,来,我给你介绍一个你的老朋友吧,不错,应该叫“网友”更准确,柯克纸。柯克纸应声“到”,微笑着站到了艾米丽的面前。

艾米丽说,你就是柯克纸?以前只知道声音,现在才见着真人!确实是老朋友了,这次听说你来了新疆,怎么说也得尽一下地主之谊。

艾米丽与柯克纸握过手,在吴娥的介绍引导下,又与大家一一挥手见面,互相认识。走了一圈,吴娥又说,你还没有给我们介绍,你身边这位男士怎么称呼。艾米丽说,哦这位呀,就是我的男友夏志。夏志应声向大家点头示意,打着招呼,算是一一认识了。

罗娟说,夏志?是不是《白山之恋》夏之远的原型啊?艾米丽笑着说,没想到这里有我的粉丝!罗娟也笑了,说,可不是,这里的人都是你的粉丝,我们可得好好聊聊,看完了小说又见着真人,我们有一肚子疑惑。

这时,服务员推着餐车,捡着空缝处挤进来,躬身把各种热气腾腾的菜盘递送到自动旋转的餐桌上。艾米丽说,大家坐下吧,我们边吃边聊,我们先喝点汤,哦,酒水呢,大家准备喝点什么?无酒不成宴,晚上不外出了,大家就尽情喝吧,当然微醺最好!

服务员朝各人的杯子里倾倒着红酒。吴娥一边喝汤,不时边瞄一下艾米丽,似乎对她抱有研究的意图。吴娥发现,餐席上一片汤匙的响声,但艾米丽眼前的瓷碗与汤匙却安静无比,像游鱼一样挥动自如,不碰不触在碗边起落。吴娥心想,这艾米丽不愧是大都市来的,气质非凡,动作优雅,这与她预想的“叛逆型”女子形象完全不同。

艾米丽也几次与吴娥的目光对视,又落落大方地移开。用完汤后,艾米丽就起身举杯,说,我邀请过柯克纸来新疆采风,他一直呆在小城没来,没想到这次终于成行,还带来一帮朋友,而且还有警官护驾,我代表喀什人民欢迎你们,代表新疆人民欢迎你们!

柯克纸应声而起,有些难堪,又充满感激,喝完酒后,举杯来到艾米丽席前,说,谢谢你的热情邀请和接待,不过呢,我不是来采风,也不是有警官护驾,我本身就是警官,来阿克陶公安局工作不到一个月,没想到这么快有机会遇到老朋友,再次感谢你,人生路上的鼓劲和指导!

艾米丽惊讶地说,你是警官了?怎么便服出行?来新疆办什么大案啊?柯克纸说,我们要办的案子可大了,就是要揪出《白山之恋》背后的真相!说完,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碰杯过后,柯克纸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两人继续站着对谈。柯克纸说,我是考编上岸了,当了名小警察,又申请进疆,没想到获得通过了!说完,柯克纸又指着李队和阿祥,介绍两位同事。

由于出席招待晚宴,席上只有李队一人穿着警服。李队接过柯克纸的话题,举杯来到艾米丽的眼前,说,我是小柯的头儿,感谢艾作家的热情接待,这柯克纸呢是追随吴娥而来,这吴娥呢跟我的爱人依布力一样,又是追着你而来。说着,干了一杯红酒。

艾米丽听了李队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朝柯克纸和吴娥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原来我还有这样的粉丝!

吴娥端起举杯,来到艾米丽面前,说,我也要好好敬你一杯,如果不是柯克纸在我面前介绍你,讲你的传奇故事,我说不定也不会来到新疆!吴娥一饮而尽,接着说,我们真是有缘份啊,这是第二次就餐喝酒了,我只是非常好奇,你为什么对塔依尔家这么健忘?我们这三人,特别是我啊,是不是太不出众?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呢?

艾米丽笑着说,说起来真是抱歉,我确实是脸盲,当然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这段时间带着上海一帮网络作家,走过太多牧民家采写玛纳斯奇,所以容易混淆。

王勇说,玛纳斯奇?看起来你们在做《玛纳斯》的文章啊!罗娟也惊讶地说,看来我们三路人马挺有缘的,都有个共同的关注点,史诗《玛纳斯》。

李队也兴奋起来,对艾米丽说,艾作家,刚才我们一路上在谈论《玛纳斯》呢,没想到晚上再次遇到同好之人,听起来艾作家是有个什么庞大的计划啊,小柯,你可得跟着人家学习,偶像就在面前,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是可以发展好业余爱好的!

柯克纸郑重地说,我会一如继往跟着师傅学艺的。艾米丽微笑着说,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说是野心也不会错,说起来大家可能听过一个文化现象,叫网文出海。

王勇说,我倒是听说了,虽然平时不看网络小说,这网文出海是说当下中国的网络文学大量输出国外,国外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多是通过中国的网络文学呢!

艾米丽说,对对对,正是这样,我来到新疆工作生活多年,看到《玛纳斯》成为南疆各地的名片,就想到了“网文出海”这个途径。柯克纸疑惑地问,你是说把玛纳斯搞成网络小说或网络爽文?

艾米丽说,你应该知道,网络小说或网文有十来种类型,什么穿越呀玄幻呀修仙呀种田呀,还有一种类型叫同人,就是借助原有的经典重新创作,这就像经典的衍生作品,演绎无数相同主人公的故事。你知道的,网络上的同文写作,会激活过往的经典,比如围绕电影《牧马人》,人们写出好多许灵均和李秀芝的新故事,圈粉无数成为大神的大有人在。

王勇说,听上去像大话西游、水煮三国之类的。

艾米丽,从大方面来说,大话西游、水煮三国也算是同人写作。这种同人写作其实源于五四时期,你看鲁迅的《故事新编》,就是把各种经典故事重新演绎,加入当代人的思想和精神。从历史长河来说,中国文化生生不息,就是“同人”写作占领首位,后世的写作就是演绎前世的经典,“四书五经”一代代注入后世的文化,又在后世不断翻新和改进。

王勇说,我听出来了,你让网络作家大量采写玛纳斯奇,就是想让他们大量写《玛纳斯》的同人类爽文?

艾米丽说,王老师真是明眼人啊,《玛纳斯》与我们汉民族的所有作品传播方式不一样,是靠说唱来传承的,但时代环境已经变化,光靠这种非遗再现的传播方式,影响力会大打折扣,于是我就想,“玛纳斯”既要固化下来又要又活化起来。固定起来,就是出版固定版本,活化起来,就是融入现代传播,这就是中央所说的那句话,“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王勇说,你这样一说,我非常理解,来新疆之前,我们虽然听说了《玛纳斯》,但毕竟是长篇史诗,真正去研究阅读的人并不多,不像新疆旅游那样红火,反正无论不像《荷马史诗》闻名,一般文化人都会学、文学家都知道,要扩大影响确实不能只靠说唱本身和出版译著,要撬动关注的目光,借力“网文出海”是个不错的路子。

柯克纸说,我此前的写作练习一直是从事现实题材,连最基本的穿越文都不会写,我一直对同人写作充满好奇,前段时间看了《牧马人》电影,又看了些“同人”,比如《牧马人重生:先娶个小娇妻》,把许灵均写成了一个重利爱财的人物,把李秀芝写成一个追求欲望的女人,与路人对话非常开放,不再是原著的纯朴形象,这样的改写,这样的同人写法会不会走上歪路?

艾米丽笑着说,网络世家嘛,当然是泥沙俱下,有正着写的就会有歪着写的,为什么同人写作一般针对过往的经典,很少碰建国后的呢,就是怕惹上官司,但这不是同人类型的错,而是流量写作的惑,一些作者剑走偏锋。即使是歪着写,也能重新唤起《牧马人》这部经典。前不久不是有个《四合院》同人文火了吗,一下子带动《四合院》的热潮。

柯克纸感叹地说,还是你说得对,这网络文学是当前最具有活力的文学,你看现在什么作品都有可能火,一个网络作家写数学奥赛的题材,把那么枯燥的解题过程写成了爆款,那些难懂的奥赛题一点也不影响看故事的热情!而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居然在网络小说中专门写打游戏,也能火起来,匪夷所思!

艾米丽笑着说,当然喽,这得益于我们中国人口基数大,再小众的作品都会可能成为爆款。这其实不难理解,平时我们生活中,也有大量的“同人现象”,可以说渗透在我们日常交流之中。

王勇说,你这样一说,我也对“同人现象”有所理解了,比如大家喜欢说一些熟悉的梗,打一些熟悉的比方,举一些熟悉的案例,甚至把身边的人和事直接放进梗中言说,其实都是“同人传播”的思路,说某人是诸葛亮,说某人是张飞,如果《玛纳斯》出来一些爆款后,史诗中的人物也可能进入日常用语。

吴娥说,艾米丽姐姐真是有世界眼光和现代眼光啊!我想问的是,我们见过的那些同伴,都是你叫来的作家吗?可惜了我们错过这么多名家!

艾米丽叹了口气,说,我们都不是名家,你也不要有什么可惜的,甚至我们就是跟名家作对的一群人,这全靠上海官方开明开放,在“文化润疆”行动中把网络作家摆上了重要位置,大家知道的,现在各地宣传历史文化,都喜欢叫上名家,什么鲁奖呀茅奖呀出场,这种“名人效应”当然是有的,但我想问你们,这些名人的采风作品,你们又有多少人读过呢?所以呀,这次我真的感激上海的官方,成全了我的一个心愿。

吴娥说,你是说和你一起的同伴不是你请来的,而上海安排过来的?

艾米丽点了点头,说,我只是顺着这个安排,向他们提供了采写的选题和方向,带着他们一次次进牧区找玛纳斯奇。他们回去之后,不知道会写出什么著作,但我希望“玛纳斯”这个名字会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算是实现了“同人”化的梦想。

王勇说,上海干部开明开放,总是走在前啊!

艾米丽说,其实,这也多少受到我的影响,有一次上海作家来喀什采风座谈,我跟一帮搞传统文学的编辑和作家吵了起来,我舌战群儒出尽风头,也引起了上海官员的反思,他们知道上海网络文学发达,借机引向“文化润疆”行动,确实是新思路、好现象!

王勇说,舌战群儒?我倒想听听!这不是三国中的诸葛亮吗?艾米丽说,看看,你们又来典故了,难道只有三国有舌战群儒?其实《玛纳斯》中也会有,我们的生活中任何时候都有。

艾米丽正要讲下去,夏志在旁边碰了碰她,艾米丽立即停了一下,说,现在的主题是吃,赶紧吃起来吧,光顾着聊天了,吃完我们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