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淡淡的墨香中流逝,带不走的是尘世轮回。一中书法教室内,笔触声抚过书仙心头。即使在书法的黑铁时代,仍然聚集了一群追求笔墨意境的少年,他们以笔为武器,捍卫文明的核心。
练习近尾声,丁老师说道:“一个月以后在师范学院举行中学生书法比赛,我校兴趣小组将选拔7位同学参赛,市比赛八强将参加省联赛,省联赛四强将参加全国大赛,希望大家勤加练习。”丁老师让湖海把比赛彩页贴到教室醒目处。
“我年纪大了,留给后生小子吧。”一位初三学长漫不经心地说道。
“天才,中学生书法比赛啊,你要做好准备哦。”白雪揶揄着志远。
“预祝你金牌梦早日实现。”志远对银奖少女的梦想宣言忆犹新。
郑桐和欧阳同时对视,两位宿敌你死我活争个不休,但异常一致地把冲击全国大赛当作目标。有人说最了解自己的不是朋友,而是敌人。郑桐和欧阳也许正是这么一对惺惺相惜的欢喜冤家。
郑桐从六岁开始习字,从颜体入门,大字尤得颜氏笔法精妙。小学时代已经屡获殊荣,在市里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在丁老师指导下突飞猛进。对郑桐而言,练习毛笔,就像一次宿命的相遇。
每当妈妈说起那件奇异的事情,总会露出幸福的笑容。郑桐周岁的时候,按照风俗,父母在家里举行抓周仪式,游戏般地卜测儿子的未来。即使在新世纪,深入人心的传统习俗仍然根深蒂固地保留着。高科技令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融入传统元素和文化气息以后,更富人情味儿。前一天妈妈就张罗开,准备了众多道具,有玩具钢琴、玩具听诊器、软质螺丝刀、小小天文望远镜、白金信用卡、麦克风、书本、计算器等数十种。按照传统说法,只要小郑桐抓取某种道具,就意味着以后从事相关职业。抓周是个温馨而隆重的仪式,爸妈邀请了爷爷家、外公家、姑姑家、舅舅家一起观礼。
周岁生日当天,胖乎乎的郑桐被放到游戏垫上,里面摆满各式玩具道具,有熟悉的如玩具钢琴,也有不认识的如计算器。妈妈临场引导,保证儿子不分心走神;姑姑
当摄影师;舅舅现场讲解;舅舅家小表哥在最后关头争取到主持人一职。
“今天是我小表弟桐桐的周岁生日,我们举办一个隆重的抓周仪式来预测他的未来……今天的来宾有……”一切安排妥当,小表哥的开场白宣告郑桐的一生预测正式开始。表哥正参加小主持人培训,说起话来有板有眼,言语拿捏得颇具演播员风采。
在一岁小孩子眼里,今天似乎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么多大人一起玩,这么多玩具可供选择,太棒了,反正一切以有趣好玩至上。小郑桐首先抓取的是平时最常玩的小钢琴,边按琴键边呵呵笑,自动播放出熟悉的旋律,小寿星乐得手舞足蹈。“将会成为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进入娱乐圈。”舅舅的评说及时跟进。
可是,小孩子的注意力极其发散,不一会儿,郑桐就丢下钢琴,探索未知新玩意儿去了。抓起妈妈平时使用的计算器,在各个数字键上按个不停。每按一下,液晶显示屏上都变化出不同结果,郑桐更加好奇,爱不释手,不但把数字键按个不停,甚至把计算器前后左右翻看了遍。姑姑摄像机拉近,纪录下小主角的一颦一笑。“离开娱乐圈后,伟大的小孩将进入金融界,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噢,不,这么娴熟的手法,这么复杂的运算,这么专注的神情,一定是位基金经理!”舅舅激动起来,将自己未竟的金融梦想寄托到外甥身上。
正当爷爷要宣布的结果,郑桐啪地一声把计算器丢到一边。舅舅金融梦碎,伤心欲绝。一岁小娃可不管这么多,噘起小屁股,扑腾扑腾地从游戏垫的一头爬到另外一头。在漫长的旅途中,越过亮晶晶的硬币和白金信用卡。
“以后视钱财如粪土!”舅舅惊呼。
“长大了一定是位高级知识分子。”舅妈修正。
郑桐爸爸在另一端以角尺圆规诱导儿子,希望激发其工程师潜质,开创科技潮流。可是郑桐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小娃子翻山越岭的目标是玩具听诊器。上周跟着外公出去的时候,缠着买下的玩具,新鲜劲儿还没过。抓到手里,学医生的模样往身上挂听筒,可是怎么都拔弄不好。正要变脸哭闹之际,幸亏妈妈了解
儿子的脾气,及时协助戴好,制止了一场小型火山海啸。
“太好了,是一位医生!”还不等舅舅讲解,外婆就脱口而出。家里出一位医生,凡事好照应,一直就是郑桐外婆的美好心愿。这个愿望看来要由孙子来实现了,虽然有点晚,但总归了却一份念想。外婆几乎热泪盈眶了。
“我明白了!”姑丈恍然大悟,“这小子正在展示自己的一生历程,主业是医生,但是爱好音乐,还进行一点儿小投资……”姑丈神一般的预言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然而就在此时,郑桐扯下身上的听诊器,远远地丢到一边,左右四顾,停止了对现场所有道具的探索,眼神充满茫然。
“怎么了?”奶奶着急了,小孙子飘摇不定的一生令长辈们忧心忡忡。
“试试我这些。”小表哥情急之下在书包里掏呀掏,翻出课本和一支乱糟糟的毛笔——今天课外书法班,还没来得及拿回家放好。
郑桐对表哥又旧又破的课本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倒是被前所未见的毛笔吸引过去。一个新式玩具?一个形状独特的新式玩具?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式玩具?好奇的小郑桐抓起毛笔,轻轻抚摸笔管,边摸边笑,然后把毛笔放到游戏垫子上,来回搓揉,就像小猫玩线团一样,再把往自己圆圆的脸蛋儿写啊写抹啊抹。表哥的毛笔清洗得不干不净,一会儿就在表弟白嫩的脸上增添了诸多黑色道道。郑桐小手迅速墨染,反而觉得更加有趣。小寿星的积极性重新点燃,玩弄毛笔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地变着各种玩法。姑姑的摄像机把郑桐和毛笔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毫无保留地纪录下来。
“刚才他一定在思考退休以后干什么,现在看来答案很明显,写毛笔字。所以,今天短短的半个小时浓缩了郑桐的一生历程。”爷爷率先领悟了孙子的伟大前景。
一直到最后,小寿星都抓着毛笔不放手,表哥不得不把这支毛笔送给表弟。郑桐有了平生第一支毛笔。
六岁的时候,郑桐正式师从当地知名书法家。握起毛笔,完全没有同龄小孩子那种不知所措,而是如老朋友重逢般亲切。从此一写九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