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是保障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和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若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
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要突出重点。重点就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即《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三带”是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是保障我国生态安全的骨架,关系全国及大尺度区域的生态安全。“十三五”时期要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整合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力争使“两屏三带”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对森林生态、水生态、海洋等生态系统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分别提出了保护修复的重点任务。对保护修复森林生态系统的要求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等。对保护修复草原生态系统的要求是,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加强草原保护,推进荒漠化治理等。对保护修复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要求是,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