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八讲

一、坚持和完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法宝

字体:16+-

第八讲

继承创新,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感

党的95年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基本规范和准则,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的作风,严厉惩治腐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出新气象,也积累了系列有益的经验。面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仅要继承、发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诸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同时还要立足新实际,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用新的经验指导新的实践,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感,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效用。

一、坚持和完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法宝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团结统一,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在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充分继承发扬好这些重要法宝,同时根据时代变化而与时俱进,使这些法宝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党组织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保证,能否认真有效地践行民主集中制,是衡量和检验党的各级组织党的生活正常化的重要标志。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性。

从党的发展史来看,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党内民主比较充分,党的政治生活就比较健康、活跃,党内关系比较和谐,党的决策比较正确,党内风气也比较正派,即使在探索中出现一些错误,也能够通过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得到及时纠正。反之,则会使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关系紧张,组织涣散,决策失误,且错误难以得到较快纠正,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总结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沉痛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建立健全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文件和规定。总体上讲,对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政治生活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在民主生活会上,不敢讲真话,不敢、不愿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娱乐化、形式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主集中制贯彻的不好,党内民主不足,集中也不足,但首先是民主不足。一些领导干部缺乏起码的民主平等意识,听不得不同意见,让提意见者坐冷板凳、穿“玻璃小鞋”,甚至不择手段地进行打击报复。一些党员认为给领导提意见是“自毁前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伤人害己”。这是在民主生活会上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的深层次原因。此外,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还把党内平等的同志关系扭曲为君臣关系、猫鼠关系、帮派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民主集中制的破坏,严重削弱了党自我净化的能力,致使一些单位说假话、吹拍成风,出现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利益集团、利益交换等现象,这是“四风”顽固、腐败蔓延的深层原因。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是执政党进行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基本条件,是营造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成果,使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第一个着力点,就是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性。要进一步肃清党内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特别是官本位、奴性文化影响。建立健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使党员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敢于监督和批评党内任何违法乱纪者,能够畅所欲言地参与讨论党内重大问题。没有这些条件,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

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形成心齐气顺的政治氛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关键在于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关系,另一个是处理好民主集中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关系。坚持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活动中最重要的原则和规律。对于集体领导而言,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一切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讨论和决定原则;二是坚持讨论充分、表决慎重原则;三是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强调集体领导的同时,必须拥有个人分工负责这个基础。个人分工负责也要有“三个界定”:界定任务、界定职责、界定权力。只有把个人的职责界定清晰了,才能有效地实现集体领导。党要保持团结统一,还要做到“四个服从”: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最重要、最基本的纪律。但这“四个服从”的前提是党的决策必须是在充分发扬群众路线基础上的集中。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旨在帮助党员干部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

一意志、增进团结。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推动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常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这个利器。

近年来,虽说党中央始终强调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但是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有的态度不端正,不能积极、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自我批评不认真,互相批评不较真”,往往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有的甚至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有的私心杂念作怪,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顾虑重重:批评上级怕被“穿小鞋”,批评同级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有的信奉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是非面前不开口,见了矛盾绕道走”,把自己关在“自保户”的小圈子里;有的存有“好人主义”,在党的生活中,不讲党性原则,只讲“一团和气”,认为“多栽花,少栽刺,留下关系好办事”,实在过不去的问题,批评一下也只是蜻蜓点水,“自我批评讲情况,互相批评提希望”;有的思想意识不好,会上该说的不说,会下不该说的乱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专横跋扈”,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把行政职务带到党内来,自恃高人一等,爱摆架子,个人尊严至上,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听到恭维就笑,听取批评就跳,甚至利用职权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给批评者“穿小鞋”,寻找一些“合法”的借口来整人等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开展,败坏了党的风气,降低了党的威信,削弱了党的原则性、战斗性,是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大敌。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过程,是一个扶正祛邪、整体优化的过程。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刀枪入库”, “钝化”了、“生锈”了。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传统得到了弘扬,关键是要坚持下去、经常使用、常用常新。敢不敢批评,背后是公与私的问题。这就要求,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面对违背党性要求的现象,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批评制止,不当老好人、不怕得罪人;要认识到批评也是建设,开展批评既要有红红脸、出出汗的严肃,又要有加加油、鼓鼓劲的真诚,既敢于自我揭短亮丑,又真诚帮助同志修正错误。只要出以公心、与人为善,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批评就是一副治病良药,就能让自己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被批评者内省改过、成长进步,进而形成团结和谐的党内同志关系。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促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切实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强调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作用。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是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的组织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党性不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百炼成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就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的组织生活的作用,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促进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素质,促使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措施;是维护党员队伍纯洁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这么说,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平台,是党员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充分发挥党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历史告诉我们,严格的组织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干部队伍就散一尺。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深刻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严重后果。党性不是天生的,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历练强化。“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警示教育、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好制度、好做法,是锤炼党性的“熔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使党员干部在这座大熔炉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要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使各种形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比较普遍,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有的党组织常年不开展组织生活,一些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政治学习停留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有的名曰到革命圣地过组织生活,接受传统教育,实际上去游山玩水;有的会上会下、饭前饭后热衷于讲段子、发牢骚、传小道消息;有的领导干部对过双重组织生活等规定缺乏自觉,没有形成习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到底是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力。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础,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百炼成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全面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在继承党在组织生活上的优良传统的同时,

进一步严格和规范党的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具体说来,需要认真贯彻党章要求,贯彻关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真正把“三会一课”、谈心交心、思想汇报、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有效做法坚持好,做到每个党员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要自觉参加党的生活。既要经常和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更要注重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确保有实质内容、实际效果。具体说来,严格党的组织生活需要从党的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规范和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等方面入手。

实践证明,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新的时代条件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权力的属性来看,权力本身不是腐败,但是如果失去监督和制约就完全可能成为谋私的手段,对此,“一定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双重组织生活、警示教育、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这些好制度、好做法,都要真正坚持下来、严格起来,做到全覆盖。要严格组织生活纪律,加强对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的监督检查,对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及时批评教育,经教育不改的要严肃处理;对执行制度不力或监督不到位的党组织,要严格追究责任,努力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当前,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一定要把民主生活会制度规范化、执行好。

对于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具有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双重身份,这就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既要认真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又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具体说来,要建立健全报告和通报制度,健全和完善干部日常考核制度、谈心谈话制度,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和函询制度,切实发挥这些制度对干部的教育、提醒和警示作用。同时,总结和推广支部工作法,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求体现到支部工作方法创新中,使之成为党支部规范和严格组织生活的有效载体,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细胞,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通过内容、方式的创新,把党内生活搞得更加生动活泼。一方面,要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内容,找准开展组织活动的着力点,尽量贴近党员、贴近实际、贴近工作,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党的组织生活的形势、形态,使活动形式更富有时代气息,扩大组织活动参与对象和范围,支持不同领域、不同单位的多个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发挥不同支部和党员的优势和特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受益,提高组织生活的开放性共享性。

总之,规范和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就要发扬优良传统,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好制度、好做法。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着力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同时,还要把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作为重点,坚决反对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党员实际、紧扣突出问题,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形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有了党的团结,党才有战斗力,才可能发展起来,才能有力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我们的事业。无论是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还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严格党内生活,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将增进党性基础上的团结统一摆在第一位,这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从我们党的历史上来看,党性基础上的团结统一始终是我们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党始终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体现。当前,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强调“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是具有一定客观现实原因的。比如一些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或者有独立的思想、观点,但不表达出来,唯“一把手”马首是瞻,也不管“一把手”的做法是否符合党的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一种是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政,甚至全然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拉帮结派,搞“小集体”。这些不良现象所导致的便是,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为了团结而团结,怕得罪人,特别是怕得罪“一把手”,不讲原则,不讲党性,不分是非做“老好人”,这样维护的团结是表面的,其危害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我们党是有过血的教训的,我们必须时刻谨记。

增强党性基础上的团结统一,最重要的是做到“四个服从”。这是我们党最基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员干部最可贵的品质。当前,“四个服从”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坚决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根本上是为了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始终注重增进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统一,切实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全局观念,凝聚共识,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综合而言,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和保持党性基础上的团结只是其中一部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还要继承发扬其他党内政治生活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