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多阿吴跪在地上,不停磕头,说道:“微臣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李乾顺淡淡道:“既然该死,那就去死!来人,拖出去斩了!”
两个侍卫军进殿,将仁多阿吴拖走。仁多阿吴的表现倒像条汉子,面对死亡,没有求饶,而是慷慨赴死。
不多时,内侍进来禀报道:“陛下,仁多阿吴已死了!”
这时候,李乾顺已经恢复了理智。李乾顺明白,仁多阿吴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只不过是技不如人而已。正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仁多阿吴的死,多多少少有点冤枉。
李乾顺又道:“传朕旨意,厚待仁多将军的家属,按照沙场阵亡的标准抚恤!”
内侍道:“老奴遵旨!”
且不说夏主李乾顺因怒斩杀了侍卫军将领仁多阿吴,单说宋使郭自儒和花荣,回到驿站,开怀畅饮。
郭自儒笑道:“花将军武艺超群,力压党项人一头,为我朝争取了许多岁币,真是少年出英雄。老夫敬花将军一杯!”
花荣谦虚道:“郭大人过奖了!还是郭大人巧言善辩,有苏秦张仪之才,最终让西夏人进贡岁币。”
郭自儒道:“说到岁币进贡,乃是陛下之功,朝廷之功。若非朝廷有强大的禁军,即便老夫再能说会道,也不可能让西夏进贡。当今陛下,雄才大略,已经收复幽云十六州,总有一日也能收复西域,恢复汉唐盛世!”
花荣道:“为了盛世的到来,干杯!”
郭自儒和花荣举杯共饮。
当西夏进贡岁币的消息传回京师,文武百官无不欣喜,黎民百姓燃放烟花爆竹庆祝。
左相韩忠彦老泪纵横道:“陛下英勇神武,倘若仁宗皇帝泉下有知的话,一定可以瞑目了。”
仁宗皇帝年间,西夏李元昊取消帝号,再次向宋朝称臣,但宋朝“赐”西夏岁币。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和平,乃是一段屈辱历史。如今,宋朝消灭辽国二十万精兵,震慑西夏。西夏被迫向宋朝进贡岁币。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右相蔡卞听闻西夏进贡,亦是喜上眉梢,暗道:“朝廷又有一大笔银子入账,不知皇帝如何使用,朝廷又准备推行哪方面的改革?”
垂拱殿内,赵籍召见西夏归来的郭自儒和花荣二人。
郭自儒道:“微臣郭自儒,参见陛下!”
花荣道:“末将花荣,拜见陛下!”
赵籍笑道:“免礼!这次你们出使西夏,一文一武,配合密切,索要岁币远比朕想象的要多,朕甚感欣慰!”
郭自儒道:“若非陛下训练出一支天下无敌的禁军,西夏根本不可能进贡。所以进贡岁币,首要之功乃是陛下。微臣和花将军只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赵籍听闻郭自儒吹嘘自己的功绩,焉能不喜?不过赵籍喜怒不形于色,说道:“郭卿谦虚了!你们的功劳,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是时候兑现朕对你的承诺了。郭卿听旨,自今日起,郭卿出任兵部尚书。”
郭自儒道:“多谢陛下!微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就不必了,如今正值朝廷用人之际,郭卿好好为朝廷效力即可。假以时日,郭卿未尝不可以兵部尚书兼任枢密副使。”赵籍给郭自儒画完大饼,又道,“花荣,这次出使西夏,你功不可没,想要什么奖赏?”
花荣拱手道:“这些都是分内之事,末将不要奖赏。”
赵籍说道:“花将军护驾救主有功,上阵杀敌有功,出使西夏有功,件件都是大功,朕岂能不赏?花荣听旨,朕封你为皇城副使,主管对辽国、西夏、高丽等周边藩国的军事情报。同时配和林冲、王进共同守卫皇宫安全。”
花荣道:“末将遵旨!”
不知不觉,寒冬悄然而至。燕京的冬天比开封的冬天更冷。赵籍决定给在京官员增加取暖费。
取暖费的发放在宋朝早已颇具规模。一般是每年十月开始发放,直至次年正月。最高级别的官员如宰相和枢密使,每人可以领取到200秤木炭,其余官员则是100秤、30秤、20秤、10秤不等。而宋代的一秤,相当于后世的20斤。由于今年国库充实,赵籍给所有在京官员的取暖费加倍。
户部尚书刘昆仑道:“陛下仁慈,给所有在京官员增加的取暖钱。微臣建议,陛下效法太宗皇帝,赏赐京城贫困百姓钱、米、炭若干,让百姓温暖过冬。”
宋太宗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宋太宗心系百姓,下旨道:“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赵籍听闻户部尚书所奏,不禁想起后世政府给百姓冬天发放暖心煤,于是说道:“准奏!此事由户部牵头,幽州府尹密切配合,给京师每户人家发放2贯钱,20秤木炭。”
刘昆仑的建议是只给贫苦百姓发放物资,但赵籍却准备给家家户户发放物资。因为贫困的标准不容易制定。即使制定了,也有人走后门,使一些真正的贫困百姓享受不到朝廷的优惠政策。反正西夏又进贡了一大笔岁币,朝廷又不缺钱。得民心者得天下,赢得了民心,推行改革就顺利多了。
北风呼啸,雪花飞舞。赵籍再次微服私访,来到一户破败的小院。林冲上山敲门。不多时,一个老者开门。
赵籍道:“老人家,我们路过此地,能否进屋喝杯热水,暖暖身体?”
老者见赵籍等人不像坏人,犹豫一下道:“进屋吧!”
赵籍、林冲和王进,随老者进了屋。老者家中,烧着木炭,还算暖和。老者倒了三碗热水。赵籍拿起一碗,暖了暖寒冷的双手,问道:“老人家,家中只有你一人?”
老者道:“还有一个儿子,在地主家当长工,半个月回来一次。”
赵籍咕噜咕噜喝了碗中的热水,又问:“听闻京师百姓,家家户户发钱发炭,不知是真是假?”
老者笑道:“确有此事!陛下仁慈,心系百姓,每家每户都能领到1贯钱,10秤木炭。朝廷此举,真是雪中送碳!老朽和街坊邻居们,对陛下,对朝廷,感激不尽!”